4/19/2015

2015-4-19(日)工作日記 - 要說出什麼與什麼之間的差異,也沒那麼容易


對於「什麼與什麼的對談」,我一直是非常感興趣,我一直相信著,也喜歡找出什麼與什麼之間的「共通語言」,因為總覺得找出差 異是很簡單的事情,但這兩天閱讀《 音樂與文學的對談-小澤征爾*大江健三郎》,再次發覺自己另一個自大的點,其實要從什麼與什麼之間找出有什麼不同,也沒那麼容易。引述書中一段精彩的對 話,至少讓我閱讀時心裡有一驚「對對..沒錯!」的感受。

=====
大江:「不久之前,我在電視上看到鋼琴家內田光子的演奏,實在非常精彩,之後內田女士與某位記者進行對談… … 她問道:為什麼古典音樂天天演奏還可以感動大家呢?既然是古典的,為何每天還有人演奏巴哈、馬勒,讓現代人感動不已呢?

如果是小說,並沒有人每天會看古典小說。戲劇方面,雖然莎士比亞經常有搬上舞台演出,但是古典戲劇並沒有壓制住現代戲劇。但為什麼只有音樂,每天都有人在演奏古典作品,並且帶給現代人感動?內田女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,但是那位記者卻答不出來。

… 中略 …

接著我回答電視上內田女士的問題(笑)。我回答說:那是因為與我們活在同一時代的演奏家,藉由自己讓此讓古典音樂得以活在現在。

小澤:「就是透過活在現在的人,重新找到音樂的美好。

大江:「嗯!演奏將讓古典音樂活了起來………二十世紀的人與十八世紀的人,能夠賦予音樂同樣的生命嗎?我想還是不一樣吧。二十世紀的人有二十世紀的表現方式。

引述自,頁110-112
=====
讀到這,我聯想到前一晚,看著每週末在客廳上演的戲碼「歌唱選秀節目」,從小時候看的「五燈獎」到現在「我是歌手」都是這般,往往選秀節目裡的歌手,都是一 而再再而三的演繹其他人的歌曲,偶爾加一點料,轉換編曲,就讓觀眾,我爸媽,就可以黏在電視機前看個過癮,甚至感動落淚。每週我都看著我爸媽聽電視上的誰 唱〈 家後〉依然著迷,覺得有些困惑。
但這樣的事情,就是音樂創作的強項,雖說文學或者是戲劇,也能透過一再的閱讀或演出找到新的火花,但那頻繁的次數是無法與音樂劃上等號的,而這,就是小澤征爾先生與大江健三郎先生的對談中,讓我體悟到,音樂與其他藝術創作之間的相異之處。

1 則留言: